一级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三级
指标
|
知识
| 系统地掌握设计学的基础核心及环境设计专业核心知识;
了解设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性和国内外设计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研究动态,以及设计学基本研究方法;
能够运用艺术、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观察和认识设计问题,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对相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 通识课程:科学与人类简史、自然科学与技术类课程(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选修);
专业理论课程:设计概论、中外设计简史、设计心理学、中外工艺美术史、艺术概论、世界现代设计史、建筑设计史、中外园林史;
专业理实一体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构成、广告学、透视学、装饰材料学、植物与生态学、人体工程学、艺术文化传承。
特色文化传承、职业认知见习、课程综合实践、假期社会实践。
|
能力
| 了解环境设计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基础技能,掌握设计创意、表达、沟通、加工的基本方法,掌握文献检索、设计调查、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及论文撰写基本规范;
具备制作图像、模型、方案,运用文献、数字媒体以及语言手段进行设计表达和沟通的能力,并且有良好的协同能力;
能基本胜任本专业领域内一定设计项目的策划、创意、组织、及实施,以及参与社会性传播、普及与应用设计知识的能力;
在掌握本专业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完备的符合专业要求的工作能力,以及具备相应的外语、计算机操作、网络检索能力。
| 一、主要教学内容
通识课程: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选修)、科学工作类课程(选修);
专业理实一体课程:快题表现、创意素描、设计速写、工程识图与制图、平面软件应用、图形创意、手绘效果表现、三维效果表现、施工流程与管理、模型制作与工艺、商业摄影、虚拟空间3D动画、室内空间主题设计、景观空间主题设计、信息空间主题设计等;
二、主要实践环节
项目化教学课程、课程综合实践、专业综合实践、职业认知见习、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创业指导。
|
素质
| 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备强烈的服务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及创新意识;
具备自觉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时代意识;
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身心健康,能通过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 通识课程: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事理论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体育。
军事技能训练、大学生素质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