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动态 首页 > 校内动态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

发布日期:2018-10-18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知识

1.1 掌握必备的政治、法律和

德育知识。

1.2掌握必备的军事理论知识

和技能。

1.3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

1.4 全面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及知识。

1.5广泛的人文基础知识。

1.6能较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知识。

1.7较好的法律与人文知识

1.8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

1.1.1 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政治理论和法律知识,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品行端正,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1.2.1通过《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军事理论的技能和保家卫国的必备品质。

1.3.1专业基础知识包含动物生物学和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核心课程。

1.3.2专业知识包括: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发育生物学、基因组学、免疫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等。

1.4.1学科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和化学。数学主要包括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等基础知识。物理学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化学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知识及其实验技术。

1.5.1包括具有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管理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使得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

1.6.1 主要包括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生命科学研究进展、生物专业英语,有初步的外语交流和科技写作能力。

1.7.1较为全面的把握法律法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等基本内容。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与教学环节来实现。

1.8.1《大学体育》系列课程、《中小学教育管理学》、军事技能训练等课程学习锻炼,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

能力

2.1较好的自主学习与适用发展能力。

2.2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2.3良好的计划、组织、协调与应变能力。

2.4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

2.5较强的逻辑推理与创新能力。

2.6熟练运用数学工具、计算机和仪器设备的能力。

2.7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2.8较强的独立设计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2.1.1有追求完善的主动意愿,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理论课程、企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与教学环节来实现。

2.2.1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课程学习、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主动积极地查阅各种资料,利用各种现有资源较好地去解决问题。

通过课程综合实验等课程与教学环节来实现。

2.3.1具有一定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能随机应变并协调。

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等课程与教学环节来实现。

2.4.1 具备社会调查和市场调研的初步能力;能初步撰写生物科学文件。

2.4.2 初步掌握生物科学项目评估和选择合理的技术与工艺方案能力。

2.4.3 具有生物科学项目运行与维护的初步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企业实践、毕业设计等课程与教学环节来实现。

2.5.1注重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在学习过程中不循规蹈矩,具有不断创新的勇气和素质。

通过理论课程等课程与教学环节来实现

2.6.1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及其相关常用软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常见生物科学领域的相关仪器设备。

通过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等课程与教学环节来实现。

2.7.1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

2.7.2 具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通过大学英语、英语听力、毕业设计(论文)课程与教学环节实现。

2.8.1独立思考,具有求真务实精神,有理性的批判意识,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初步能力。

通过教师教育课程模块课程与教学环节实现。

素质

3.1具有正确的人生态度。

3.2具有懂管理、守规矩、会写作的基本素养。

3.3具有较强的自信心。

3.4较强的责任心与社会责任感

3.5良好的敬业精神与团队精神

3.6具有爱国奉献精神

3.7良好的身心素质

3.8民族自豪感、国家责任和使命意识。

3.1.1具有诚信、正直、宽容与合作的品格,能够正确认识和控制自我并尊重、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意愿。

3.1.2 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利益关系。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等课程与教学环节。

3.2.1具有实事求是,坚持不懈探究真理的毅力。

3.2.2 遵纪守法,为人处世随和。

3.2.3 具有组织纪律观念,遵从自然规律,尊重事实的精神。

通过科技与应用写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与教学环节实现。

3.3.1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树立远大理想。

3.3.2 能认识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树立在科学领域做出突出成果的勇气和决心。

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业导论、学科前沿等课程与教学环节实现。

3.4.1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社会实践等课程实现。

3.5.1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企业文化的特点,有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团队共同进步的意识。

通过企业实践、社会实践等课程实现。

3.6.1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社会实践等课程和教学环节实现。

3.7.1身体健康,热爱运动。

通过大学体育等课程和教学环节实现。

3.8.1通过民族舞蹈、民族政策讲座等多种活动,增进民族大团结,具有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责任和使命意识。

通过藏羌锅庄、藏羌排舞、社会实践等课程实现。